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020-1961-1979

| 师资力量 |

盟市动态 包头市:创新开展集中充电降费试点有效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时间:2025-11-11 12:54:28
  

  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

  针对电动自行车治理中“部门协同弱、企业与群众参与少”的问题,包头打破资源瓶颈与责任壁垒,构建协同治理体系,为专项行动按下“加速键”。

  一是健全“闭环管理”推进机制,压实政府主导责任。印发《包头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价格规范优化与安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高位统筹、条块协同、多元共治”保障体系,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常务副市长具体统筹,试点地区由属地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市政府督查室全程跟踪工程进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为专项行动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构建“三方联动”运营模式,激活市场与群众力量。明确“政企民”三方权责,政府负责政策引导、规划审批与监督管理,解决“谁来管”的问题;企业负责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与日常运维,解决“谁来建”的问题;居民通过小区议事会、线上问卷参与点位选址、价格监督,解决“为谁建”的问题。建设运营过程由国企牵头,通过市场化合作引入民营企业,共同搭建智能监管与运营平台,真正实现“政府不缺位、企业有作为、居民能参与”。

  三是强化“条块协同”责任机制,深入推进“全链条整治”。印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专项整治方案》,在属地建立“区—街镇——社区”三级纵向联动与“公安、住建、市监、消防”等多部门横向协同的“四包”责任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化、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累计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110次,排查住宅小区195个,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461处。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中充电价格高”问题和第三方公司反映的盈利难问题,创新推出“光储充一体化+直电镀膜”双轨建设模式,通过光伏降本、直电降价、服务让利等3项配套举措,居民充电价格由平均2元降低至0.7元,降幅达65%,真正实现“让利于民”。

  一是光伏赋能降成本,探索“绿色供电”新路径。在新建车棚中推广“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利用车棚顶部空间安装光伏组件,结合储能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以包头市青山区六合佳苑光储充一体化车棚为例,安装发电功率0.71千瓦光伏板28块,按年日照时长1750小时算,一年可发2.78万度电,对比火电度电碳排放0.82千克,该车棚每年可减碳22.8吨,如果打通碳排放交易渠道一年可产生1460元的碳排放收益。这不仅为企业带来利润,更有助于包头打造零碳产业新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直电交易减环节,打通“低价购电”新通道。针对无光伏安装条件的老旧小区,通过电力多边交易直接向第三方电力公司购电,跳过物业转供电等中间环节,建设直电镀膜车棚,试点车棚每度电收费均价为0.65元(含基础电费与服务费),远低于市场普通充电车棚1.6元/度的均价,按每户家庭每月充电10次计算,年均节省156元,实现“降费”成果真正惠及群众,让居民“愿意用、用得起”。

  三是多元创收拓渠道,构建“持续运营”新模式。创新合作与盈利模式,通过挖掘充电车棚闲置区域的广告价值、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并授予其运营权等方式,多渠道拓展收入来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效对冲了前期建设与运营成本;销电叠加广告等综合收益,可使直电镀膜和光储充一体化车棚回本周期分别压缩至2.14年、8.43年,为企业长期坚持低电价政策、实现可持续运营提供了坚实支撑。

  针对充电端口缺口大、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包头市青山区在现有324个小区中全面细致进行筛查研判,科学合理补充充电点位。截至目前,青山区建成充电车棚1015个、充电口16085个,基本实现小区全覆盖。

  一是“线上+线下”摸透需求,做到“一小区一方案”。通过“线上问卷+实地走访+小区议事会”三级联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精准掌握居民充电频次、停放习惯、距离诉求,邀请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及专家共同商议车棚选址、建设规模等事宜,有效破解了沟通与选址难题,确保了新建充电设施最大限度地符合居民实际需求和停放习惯,避免“盲目建设、资源浪费”。

  二是“微更新+巧利用”优化点位,契合“城市更新”要求。将充电设施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相结合,充分利用小区边角地、闲置空间建设充电车棚。在点位选址阶段,优先选择“小区入口、楼栋附近”等便利位置,对已建成但使用率低的点位,通过“微调整”迁移至需求集中区,在盘活闲置空间的同时,又提升了设施实用性。

  三是“提密度+便支付”缩短时间,实现“充电不难等”。针对“有车无桩”区域,新增的199个车棚将充电桩距离缩短至150米,便利度提升40%,居民在小区内步行3—5分钟即可到达充电点,同步开通“扫码充电、按度计费”的便捷支付方式,居民通过手机充电进度和费用,操作简单易懂,彻底改变了“充电靠抢、停车靠挤”的乱象,从源头化解因争抢充电资源、飞线影响生活、车辆乱停堵塞通道等引发的邻里矛盾,实现充电设施“建在群众家门口”。

  针对群众担心丢车、怕起火等顾虑,包头市青山区通过“智能监控+线下巡查”双控模式,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网,让居民“敢停放、放心充”。

  一是源头筑牢“充电安全硬件”,实现“设施防护规范化”。车棚采用钢结构框架+防火顶棚设计,充电桩均符合国家充电安全标准,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充满自动断电等功能,从源头上杜绝了安全隐患。

  二是线上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安全预警实时化”。开发电动自行车智慧监管系统,线上建立电动自行车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各充电车棚工作状态,出现故障时自动断电并推送预警;充电数据实时统计,为布局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故障快速响应,建立“平台预警——运维人员接单—2小时内处置”机制。既保障了设施安全,又提升了运维效率,为全市“智慧监管扩面”提供技术模板。

  三是线下开展“网格巡查行动”,实现“安全管理常态化”。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纳入社区网格化工作,组建由网格员、物业保安、志愿者构成的巡查队伍,每日针对小区楼道、电梯、消防通道巡查,及时制止“电池入户、违规停放”行为,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让居民充电既“安心”又“方便”。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791号   电话:020-1961-1979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5-2028 凯发官方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26898550